从这份报告,看我们党的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微观察·党的二十大)
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促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深入调查研究,扑下身子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
问职称、问收入;
问公园票价、问乡亲们种茶规模……
察民生细致入微,探实情注重细节。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习近平总书记也展开了一场深入的调研。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总书记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深入调查研究”作出明确要求。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细读党的二十大报告,字里行间思想理论的光辉、治国理政的谋划,无不和调查研究密切相关。
从发现问题到推动问题解决
党的二十大报告第四章,关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追溯首次正式提出“新发展格局”,是在2020年4月10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而就在这次会议的前几日,习近平总书记赴浙江调研了一个港口和一家中小型民营制造业企业:
“我在浙江考察时发现,在疫情冲击下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发生局部断裂,直接影响到我国国内经济循环。当地不少企业需要的国外原材料进不来、海外人员来不了、货物出不去,不得不停工停产。我感觉到,现在的形势已经很不一样了,大进大出的环境条件已经变化,必须根据新的形势提出引领发展的新思路。”
一场深刻影响中国未来的发展思路之变,在一次次深入调研中孕育。
破土、发芽,再到长成树苗,再到参天大树。当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全面部署,成为“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性布局和先手棋”。
再举一例。报告第五章,关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这是党代会报告首次将科教、人才内容单独成章。
这一章节内,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一句句讲得很实。回顾总书记这些年的考察调研足迹,到幼儿园、托育所,到乡村小学、职业学校、大学校园,他寻症结牵挂教育难题、看细节思考教育发展,形成报告中的很多推进落实之举。
党的二十大报告鲜明指出:“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
围绕哪些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有段话给出答案: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
从百年来的优良传统到新时代十年的继承发扬
2020年秋天,在湖南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召开了一场基层代表座谈会,就“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问计于民。农民工、快递员、乡村教师、餐馆店主、货车司机等被请进会场。
一开场,总书记“请大家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充分发表意见”,他也讲述了我们党对调查研究的重视:
“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内容,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强调‘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认为调查研究的方法‘第一是眼睛向下,不要只是昂首望天’,‘第二是开调查会’。”
新时代十年,对调查研究的重视一以贯之。
党的十八大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中央八项规定破题,以上率下抓作风建设。而八项规定的第一条就是,“中央政治局全体同志要改进调查研究,到基层调研要深入了解真实情况……”
再来看那一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履新后的两次调研。
一次,到改革开放的前沿广东。总书记明确提出:“我们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这之后,在调研中思索,在思索中调研。中国波澜壮阔的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一步步,步履坚实。
另一次,踏雪走进太行山深处,深入河北阜平乡村看真贫,“要真真实实把情况摸清楚。”创造人间奇迹的脱贫攻坚的动员令由此发出。
这些年,“精准扶贫”的概念,在湖南十八洞村调研时提出;首次公开将“全面从严治党”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一并提出,是在江苏调研之时。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
“解剖麻雀”和“真知灼见”
“解剖麻雀”式的调研,为浙江下姜村指明了绿色发展的蝶变之路。
10月16日,在党的二十大“党代表通道”上,下姜村党总支书记姜丽娟代表说:“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每一次到下姜村,都会到田间地头看一看生产情况,也会到老百姓家里拉拉家常。”
以调研开局,以调研开路,习近平总书记率先垂范。“当县委书记要走遍全县各村,当地市委书记要走遍各乡镇,当省委书记要走遍各县市区。我履行了这一条。”
一系列战略性举措、一系列变革性实践、一系列突破性进展、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具有里程碑意义。调查研究,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
大凉山的乡亲们一直记着:2018年年初,总书记飞行3个多小时,在深山里又辗转奔波两三个小时来看望他们。
山一程,水一程。风一更,雪一更。新时代十年,深山小院里的欢歌笑语,农家账本前的细致追问,进工厂车间寻计问策,到科研院所集思广益……调研,要的是求真务实。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焦裕禄的一句话,勉励党员干部:“吃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就是说要掌握真实情况,形成真知灼见”。
一次全国两会“下团组”,总书记语重心长指出:“哪怕一天只走一个点,也要看到真贫。我如果光是看好地方,就难免乐观,感觉指日可待,就会作出错误决策。不要文过饰非,不要因为我们看了心情沉重就遮遮掩掩。我们都是从基层摸爬滚打过来的,而且和基层还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知道中国的国情和发展阶段,我们要做的就是让乡亲们实实在在有获得感。”
调查研究和走群众路线
行程万里,山高水长,践行着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
“开展调查研究就是走群众路线”。习近平总书记在一次会议上说。
“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
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
居首的是“坚持人民至上”。“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与之相应,就要“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
“中南海要始终直通人民群众,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脑中。”习近平总书记在一次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时指出。
党的二十大报告正是听民意、汇民智、聚民心的结晶。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主持召开5场座谈会,党内外各方面的许多意见建议都得到了采纳。根据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将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相关工作面向全党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既是“全党全社会为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献计献策的一种有效方式,也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体现。”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全方位、多层次的调查研究也贯穿其中。2019年11月在上海调研时,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走的是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
再看党的二十大期间。民主讨论、相互切磋、集思广益,党的二十大就是一次发扬党内民主、集中党内智慧的过程。会议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其他党和国家领导同志也深入所在代表团,同来自各地、各方面的党代表们讨论交流。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各项决策都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都注重充分发扬党内民主,都是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进行反复讨论而形成的。”习近平总书记在一次会议上讲的这段话,也正是党的二十大的生动写照。
记者 杜尚泽 孔祥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