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非遗润中秋 两岸共传承——玉溪台胞台属双馆研学话团圆

2025-09-28 15:26: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中国台湾网9月28日讯 月满嶍峨,情牵两岸。9月27日,以“非遗润中秋 两岸共传承”为主题的中秋茶话会在云南玉溪峨山彝族自治县举行,40余名台胞台属欢聚一堂,在双馆研学、非遗体验与温情畅谈中,感受彝乡文化魅力,共赴一场兼具文化厚度与情感温度的团圆之约。
参观玉溪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中国台湾网发)
  走进玉溪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台胞台属们驻足于数字化展陈屏前,通过动态演示直观了解彝族花鼓舞、通海银饰制作技艺等非遗项目的传承脉络。实物展区里,有的踮着脚观察绣品上“日月星辰”“山水草木”的彝式纹样,有的拉着身旁彝族讲解员的手追问“这个图案是不是有祝福的意思”;看到数字屏还原彝族花鼓舞表演时,几个“苔小青”更是跟着屏幕里的鼓点蹦跳起来,清脆的笑声与欢快的旋律交织,非遗的魅力在“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氛围中变得触手可及。
参观峨山县博物馆(中国台湾网发)
  移步峨山县博物馆,“嶍峨记忆”展厅里,通过丰富的文物、图片与场景复原,彝族漆器、哈尼族服饰、汉族传统农具等展品并置陈列,系统呈现了峨山从远古到现代的发展历程,尤其是彝族文化的演变与传承。台胞们不时驻足询问,在“峨山民族融合与两岸文化交流”专题展板前,大家认真阅读峨山各民族互助发展、两岸非遗技艺互鉴的故事,台胞吴先生坦言:“峨山的‘民族团结’实践告诉我们,不同文化可以和谐共生,大陆与台湾更该在文化同源的基础上,凝聚起祖国统一的共识——这是所有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非遗体验环节,大家围坐一起跟着彝族传承人学做彝族刺绣,两岸同胞握着小巧的绣花针,在老师的指导下试着绣出简单的彝式图案,台胞们则不时与彝族手艺人交流针法技巧,多彩丝线在指尖翻飞,绣出的不仅是花纹,更是各民族与两岸同胞的情谊。茶咖文化体验区里,台胞许振文亲手冲煮台湾咖啡,台属张雅琳泡好云南普洱,当咖啡师将两种饮品的风味融合,在奶泡上画出精美的图案时,众人纷纷赞叹“两岸合璧”。更让人惊喜的是,许振文还带来了自己经营制作的台湾香肠,烤得滋滋冒油的香肠搭配彝家秘制蘸料,一口下去满是两岸风味的碰撞,“苔小青”们吃得眉开眼笑,台胞们则感慨:“在家乡的味道里过中秋,太幸福了!”
体验彝族刺绣(中国台湾网发)
  座谈会上,温情与共鸣交织。许振文握着张雅琳的手,分享两人的故事与“希屿”咖啡的由来:“‘希’是对两岸融合的希冀,‘屿’联结着台湾与玉溪的故土情怀,而雅琳让我在峨山有了真正的家。这些年我卖台湾香肠、开咖啡屋,就是想把两岸的好东西结合起来,就像我们的婚姻一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谈及国家发展与两岸情谊,他动情回忆:“从九三阅兵的庄严震撼,到福建舰顺利完成‘三机弹射’和电磁弹射起飞和着舰训练,每一幕都让身在大陆的台胞倍感自豪。”今年恰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台湾光复80周年,与会者纷纷表示,历史早已证明,无论是各民族共同抵御外侮,还是两岸同胞共护中华文化,“民族团结”始终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而这份纽带,终将牵引着台湾回归祖国怀抱,实现全体中华儿女的团圆梦。
座谈会现场(中国台湾网发)
  夜幕降临,嶍峨古镇亮起点点灯火。“苔小青”们手提月亮灯,有的蹦蹦跳跳地在前边带路,有的拉着同伴的手慢慢逛,暖黄的灯光映着他们的笑脸,将“民族和谐”与“两岸团圆”的氛围拉满;两岸同胞左手咖啡、右手香茶,围着烤炉共享融合了彝家风味的烤肉美食,听着孩子们的笑声,聊着玉溪的发展变化与两岸的未来期许——烟火气里,是各民族与两岸同胞不分你我的亲密,更是对“祖国统一、万家团圆”的共同向往。
掠影拾光(中国台湾网发)
  “咖啡融尽隔海意,清茶煮浓中秋情”。每一块烤肉、每一口蛋糕、每一杯茶咖、每一段家常,都在诉说着“两岸同心月更明”的美好愿景。 (中国台湾网、玉溪市台办联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