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新”动能澎湃 云南昆明高质量发展再提速

2025-02-21 10:35:00
来源:人民网-云南频道
字号

  机械臂高效流畅作业,生产线上产品源源不断地传送,整个厂房内一片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放眼望去,厂房内却没见几个人,全是智能化的生产线。春节刚过,昆明市安宁产业园区内,多家企业的生产线“火力全开”。

  2024年,昆明GDP达8275.22亿元,继2021年突破7000亿元后,再次迈过“千亿”新台阶;同比增长4.0%,高于全省0.7个百分点,扭转了2018年以来增速持续低于全省的局面。

【1】云南杉杉新材料有限公司分析检测中心。人民网记者-刘怡摄

  云南杉杉新材料有限公司分析检测中心。人民网记者 刘怡摄

  成功“逆袭”,昆明靠什么?

  这几年,昆明市立足于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发挥新型工业化主导作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加快构建具有昆明特色的现代工业产业体系,以新质生产力的蓬勃动力,推动全市工业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这样的“新”首先出现在传统行业——

  昆明市通过“创新+技改”促进烟草、石化、冶金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

  “作为一家传统的铜冶炼企业,西南铜业通过异地搬迁改造,实现了转型升级。”云南铜业股份有限公司西南铜业分公司(下称“西南铜业”)党政负责人张体富介绍,西南铜业前身为云南冶炼厂,2023年,西南铜业启动异地搬迁项目建设,搬迁至安宁产业园区。

  自2024年10月全面投产以来,搬迁后的西南铜业采用世界领先的“富氧侧吹熔炼+多枪顶吹连续吹炼+回转式阳极炉精炼”热态三联炉短流程工艺、全流程应用智能场景,建设智能工厂,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搬迁后的西南铜业电解厂。人民网记者 刘怡摄

  搬迁后的西南铜业电解厂车间一角。人民网记者 刘怡摄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新兴产业也在加速成长。

  2022年1月,昆明市安宁产业园区(当时为安宁市工业园区)内,云南杉杉新材料有限公司(下称“云南杉杉”)年产30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基地一期工程投产,该基地是全球最大的负极材料一体化生产基地。从签约到开工、到建成投产,工程仅用了20个月。

  “云南具有得天独厚的水电优势,加之云南省、昆明市政府部门还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为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云南杉杉总裁助理陈复虎介绍,自云南杉杉实现磨粉、石墨化、改性等六大一体化工序车间全部投产以来,去年三季度产能迅速提升,经过一年发展,云南杉杉一期项目已全面达产,今年以来一直处于满负荷生产状态。

  2024年,云南杉杉实现产值20.4亿元,生产负极材料8万吨,有力推动了云南省新能源电池产业链加快发展。

  不止云南杉杉,凭借所生产的磷酸铁锂产品性能优越、市场认可度高,云南裕能新能源电池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南裕能”)成为国内单体出货量最大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生产基地。

  成立于2021年7月的云南裕能,以智能制造为驱动,以绿色发展为导向,通过采用MVR蒸发系统、光伏发电系统、雨水回收利用系统等技术,大幅降低能源消耗和生产成本。此外,云南裕能同时优化工艺流程,采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实现关键核心工艺的全自动化生产,在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上取得了显著提升。

  云南杉杉、云南裕能等企业在新能源电池产业的显著成效,标志着以安宁市为核心打造的新能源电池产业集群发展正在崛起。近年来,昆明市把新能源电池产业作为全市重点工业产业,围绕“资源—材料—电芯—电池—应用—梯次综合利用”的产业链发展思路,以安宁市为核心打造新能源电池产业集群。

  新兴产业释放新动能。目前,昆明市新能源电池产业签约项目19个,其中建成投产项目7个、在建项目9个、签约促开工项目3个,全部项目协议总投资1026.41亿元,全市已形成34万吨磷酸铁、16万吨磷酸铁锂、16万吨磷酸锰铁锂、22万吨负极材料、5000吨电解液、3.5万吨电池级铝箔产能。

  2024年,昆明市新能源电池产业实现产值约111.08亿元,产值规模占全省39.45%,是云南省新能源电池产业规模最大的州市,初步实现了新能源电池集群化发展的目标,为昆明市工业经济和工业投资增长提供了重要支撑。

  立足自身优势,未来昆明市将抓好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建强稀贵金属产业集群,壮大生物医药规模,谋划发展低空经济,统筹园区优化建设,激发经营主体活力,推动企业实现数字绿色双转型。

  人勤春来早,奋进正当时。新一年,春城昆明正以“新”为舵,向“新”而行,在新质生产力引擎驱动下,发展动能澎湃,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