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蛇年话蛇丨云南省博物馆珍藏的“蛇”文物

2025-01-21 13:43:00
来源:云南省博物馆
字号

  原标题:蛇年话蛇丨云博珍藏的“蛇”文物

  2025

  乙巳如意|蛇我其谁

  金蛇狂舞迎新春,2025年是乙巳蛇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蛇象征着神秘、智慧和变化,蛇年的吉祥语也充满了这些美好的寓意。现实中的蛇给人以矫捷灵敏、具有毒性、捕食迅猛等印象,难免让人心生恐惧。蛇作为爬行纲的代表,早在距今约1.45亿年前的白垩纪便有出现,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从热带雨林到荒漠戈壁,从深邃水底到高山之巅,几乎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蛇的形态各异,从小如蚯蚓的盲蛇,到长达十米的蟒蛇,它们以独特的生存方式在自然界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每年农历二月二惊蛰时节,万物复苏,春耕正当时,蛇结束冬眠捕食鼠害,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粮食,因此蛇被视为有益的动物。

  蛇作为十二生肖之一,既神秘又令人生畏。蛇的形象复杂多样,既承载着古老的图腾崇拜,又在民间传说中扮演着亦正亦邪的角色。早期仰韶、红山、良渚文化中都显示出对蛇的崇拜,在云南古滇国的文化中蛇的形象更是屡见不鲜。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云博珍藏的“蛇”文物吧!

  蛇的传说

  中国文化中,蛇不仅仅是一种生物,更是智慧与神秘的化身,承载了深厚的文化象征和寓意,植根于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山海经》中记载了许多种奇特的蛇,它们不仅外形各异,还拥有各种神奇的能力及象征意义,如吞象的巴蛇、会飞的腾蛇、被大禹斩杀的九头蛇相柳。中国神话中的女娲,便是人首蛇身。她以泥土造人,补天救世,成为中华民族创世神话中的重要人物。女娲的形象,赋予了蛇智慧、慈爱和创造力的象征。或许,正是因为蛇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才被古人视为永恒生命的象征。《白蛇传》中,白娘子与许仙的爱情故事感动了无数人,则展现了蛇的柔情与忠诚。

  龙蛇共舞

  蛇作为古代中国早期图腾文化的主要代表之一,与龙的关系也尤为密切,被称为“小龙”,较龙更早出现。考古资料显示,仰韶、红山、良渚等早期文化中,均体现出对蛇的崇拜。蛇后来又成为龙图腾的组成部分,龙蛇共舞、龙蛇混杂等成语都体现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宛如血缘般的紧密。常言道我们是“龙的传人”,龙作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象征和文化符号,从蛇到龙的蜕变,即是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追求力量和智慧的最好见证。

  滇国青铜器上的“蛇”

  云南以生物多样性闻名,两千多年前的滇池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适宜蛇类繁衍。蛇对于生活于此的古滇人具有特殊意义,它的形象充斥在滇人的祭祀、生活、艺术等多个方面,蛇的形象频繁出现在古滇国的青铜器中。

  西汉 四人缚牛铜扣饰

  高9.6厘米、宽16厘米,晋宁石寨山出土

  扣饰生动地再现了滇人剽牛祭祀的场面,柱子顶呈伞状,上端盘绕一条巨蛇,头部高高昂起。

  西汉 铜房子模型

  高11.5厘米、宽12.5厘米,晋宁石寨山出土

  房屋为干栏式建筑,其上人物众多。房前一竖板上,有一条大蛇蜿蜒而上。

  西汉 三水鸟铜扣饰

  长15.5厘米、高11.5厘米,晋宁石寨山出土

  扣饰主体造型为三只依偎在一起的水鸟,三只水鸟的足下踩踏着两条蛇,蛇首昂立,蛇身交错,呈左右对称排列。该扣饰展示了高超的工艺水平,反映了滇人对自然界的观察和艺术表达。

  西汉 牛头铜饰

  高9厘米、宽11.2厘米,晋宁石寨山出土

  铜饰的主体是一个大牛头,牛的面部装饰有线刻的花纹,脸颊两侧各铸有一条蛇。蛇嘴咬牛耳,身蜿蜒曲折,富有动感,与大牛两角上闲适静卧的小牛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

  西汉 猴饰铜钺

  高14厘米,晋宁石寨山出土

  该铜钺作为一种仪仗兵器,銎侧铸有一猴,正顺銎攀爬,猴首高昂,长尾垂地,四肢弯曲,两前肢用力踩踏一条蛇,张嘴咬住蛇头,露出胜利者的表情。

  西汉 蛇首铜叉

  长30厘米,晋宁石寨山出土

  叉体设计仿照蛇口吐出的蛇信,形状独特,前端分为两岔,后部为椭圆筒状的长銎。銎的上段两面饰有浮雕蛇头,下段则饰有鳞纹,整体形状仿若蛇身。

  西汉 虎牛搏斗铜扣饰

  高8.5厘米、宽15.5厘米,晋宁石寨山出土

  扣饰生动展现了猛虎与公牛之间的搏斗场景,虎咬住牛的前肢,而牛则用其利角刺破了虎的腹部,其下有一蛇咬住牛的后退,蛇尾则缠住虎的左足。扣饰生动的造型和精湛的工艺,反映了古滇人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自然界的深刻理解。

  西汉 三虎背牛铜扣饰

  高9厘米、宽11.3厘米,晋宁石寨山出土

  扣饰中牛被三虎咬毙,大虎背负着胜利果实而行,两只小虎一前一后紧紧相随,昂首扬尾,姿态活泼,其下有一蛇。

  西汉 鸳鸯铜镇

  高11厘米、宽17厘米,晋宁石寨山出土

  铜镇造型为一只卧姿的鸳鸯,表面经过鎏金处理,底部平整,双翅上曲微翘,身上还有四条蛇盘绕。滇国地区的住房多为干栏式结构,室内卧具简单,无床榻,仅铺竹编或草编的凉席。为了防止席子滑动或卷边,人们常在席的两端或四隅压置较重的金属镇物。

  原始信仰与汉文化的交融

  滇国的蛇文化中保留着原始信仰的特征,石寨山滇王之墓发现的6件铜编钟,每件的器身两面各装饰4条龙首蛇身图像,反映出滇国上层对于汉文化的深入学习和模拟。著名的“滇王之印”为汉武帝所赐,蛇纽的设计不仅体现了地方特色,也进一步象征着中原王朝对边疆地区的统治权力。

  西汉 “滇王之印”金印

  边长2.4厘米,通高2厘米,晋宁石寨山出土

  印钮为蛇形,印文为篆书白文四字“滇王之印”。

  如今生活在云南的各少数民族对蛇仍有着其独特的理解,作为百越民族后裔的一支,傣族自古也继承了龙蛇图腾文化;在彝族太阳历中,蛇作为十二属相之一,被用来轮回纪日。

  2025年的钟声即将响起

  在这辞旧迎新之际

  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

  如灵蛇般

  机敏聪慧

  勇往直前

  蛇年大吉

  步步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