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党建+河(湖)长制” 洱海保护治理迈向全新阶段

2023-12-01 14:29:00
来源:新华网
字号

   为突出党建“领航力”,大理州组建洱海保护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洱海湖长的“双湖长制”,今年以来开展8次现场调研和会议调度洱海保护治理工作。大理州健全责任“传导链”,建立州、县、乡、村四级河(湖)长体系和州、县两级督察体系,流域共设河(湖)长465名,今年以来各级河长巡河2万余次;同时将“党建+河(湖)长制”工作纳入“三会一课”集中学习、“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结合主题党日活动、双报到双服务、志愿服务等工作,广泛动员洱海流域农村、城市、机关、“两新”组织各领域党员干部参与洱海保护治理。

   人才引进,“数智”赋能强队伍

   为抢抓教育部直属高校定点帮扶机遇,大理州组建由中国科学院、中国环科院和上海交大等10家科研院所组成的洱海保护治理专家工作站,建立涵盖国内权威院所、兼顾“三水统筹”、规模达到80人的专家库,成立中国·大理洱海高原湖泊保护治理科研基地,推动洱海科研攻关、促成果转化;同时高标准建成覆盖流域“天空地水”一体化感知的数字洱海监管服务平台,汇聚26家单位、约31亿条信息,生成流域生态环境信息“一张图”,实现监测数据、专家意见与行政决策、工作措施的互联互通和深度融合;组建州、县(市、区)洱海保护治理精准攻坚一线指挥部,向洱海流域18个乡镇(街道)派驻18支一线工作队,推动各方资源要素向一线下沉。

   政策引导,系统之治显实效

   大理州变“一湖之治”为“系统之治”,立足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全要素治理,将洱海保护管理范围从252平方公里的湖区扩大到2565平方公里的整个流域,把单一的“治湖”上升为综合“治域”。

   大理州探索苍山洱海一体化保护,洱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被列入全国第二批试点,获中央财政20亿元资金支持;在流域建成19座污水处理厂、4660公里污水收集管网、14.9万个化粪池,初步构建起覆盖全流域的生活污水收集处理体系;持续开展入湖河流生态化治理,27条主要入湖河流水质优良率达100%;实施“三禁四推”为主要内容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减少流域大蒜种植12.36万亩,流转土地15.7万亩,绿色生态种植27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20.7万亩,“顺丰洱海模式”(即对洱海流域各类型有机废弃物进行资源化综合利用的全链条模式)被生态环境部作为创新模式推广;系统开展全流域库塘湿地调查评估和提质增效,推进面山绿化,涵养截污净水“肾脏”;实施湖体“草藻鱼泥”生态系统修复,促使沉水植被面积恢复至34平方公里,2020年至2022年洱海水质考核评价结果连续3年为“优”,湖体透明度均值达2.29米,提升至近20年来最高水平,“水质风向标”海菜花重现洱海。(完)